2025年7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顺应暑伏养好病》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 夏天最热的三伏天,可是个 “天然补阳” 的好时候!这时候大自然的阳气特别足,咱们正好可以借着这股劲儿,用三伏贴、桑枝棒、温阳泡洗方这些法子,把身体里的寒气赶出去,冬天就不容易犯老慢支、老寒腿、冠心病这些 “怕冷的毛病” 了。这可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刘玉超主任医师的建议哦。 为啥冬天容易犯这些病呢?像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哮喘、慢阻肺这些,大多是因为体内攒了太多寒湿,阳气不够 “给力” 造成的。而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外面阳气最旺,咱们皮肤的毛孔都张开了,气血流动也快,这时候用三伏贴,就能借着大自然的阳气,给身体补补阳,把寒湿赶跑。 三伏贴里的药材都挺讲究: 白芥子:先炒过一遍,就不会太 “冲”,贴在皮肤上没那么刺激,还能更好地温阳散寒、化痰; 醋五味子:能帮着止咳平喘,还能补气血、生津液; 冰片:气味辛香,能带着药效快速钻进皮肤,而且它的凉性还能防止其他热性药材把皮肤 “烧” 伤。 贴三伏贴也有门道: 每一伏都要连贴三天; 常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这几个地方,一起用能温阳化痰、补气养肺,对冬天爱犯的呼吸系统毛病特别合适。 这几个穴位在哪儿、有啥用?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下面,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能通络止痛、赶走体表的寒气、帮身体补阳气;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旁边 1.5 寸的地方,是跟肺关系密切的穴位,能调整肺的功能,止咳平喘; 膏肓穴:在第四胸椎旁边 3 寸的位置,能补身体的虚损,调理肺和心。 除了三伏贴,练一套清代传下来的少林内功 ——“前推八匹马”,也能调和气血、增强体质,让身体更能抵抗疾病。 对付老寒腿,泡洗方和溻渍法很管用,能缓解关节冷痛、肿胀,让气血流通起来,把寒邪赶出去。用到的药材各有本事: 桂枝:能温通经脉、帮身体产生阳气,是治寒湿引起的关节痛的 “主力”; 鸡血藤:能舒筋活络、活血补血,关节冷痛、腰腿酸痛都能用; 鬼箭羽:能逐瘀活血、消肿止痛,常用来治老寒腿这类关节痛。 老寒腿多是寒邪钻进身体导致的,夏天用温热的疗法能很好地驱散寒邪、减轻症状。要是不方便泡洗,用溻渍法代替也不错。 还有个敲桑枝棒的法子。桑枝能入肝经,帮着祛风湿、利关节,对风湿引起的关节痛很有用。敲的时候主要针对两个穴位: 内关穴:在手腕横纹往上 2 寸的地方,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能宁心安神、理顺胸口的气; 郄门穴:在内关穴往上 3 寸,也是心包经的穴位,能理顺胸口气机、活血止痛。 敲的时候从内关穴一直敲到郄门穴,力度别太大,每天敲 15 到 20 分钟,能缓解冠心病的不适。 夏天还能喝点姜枣茶。姜枣膏能温中散寒,帮着疏通全身的经络,冬天容易受风寒、脾胃怕冷的人特别适合。自己在家做也简单,用生姜、大枣、红花、桂枝泡着喝就行。其中生姜能赶走体表的寒气、温补脾胃阳气,是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的常用药;大枣能补身体虚损、帮着疏通经络,是补气养血的好东西。 |